梁连生作品
梁连生作品
在画家中,既长于油画、水粉、水彩,又工于国画,还涉猎版画、雕塑等诸多艺术领域的画家不多,而梁连生是一个例外。出自他手的西画,尤其是水粉、水彩画,艺术造诣很深,特别是他的水彩风景,对水表现的那种艺术张力,能企及者鲜见矣!而他的传统水墨画,尤其是中西合璧的国画,风格鲜明,独树一帜,笔者近日看到他新创作的《葵》系列画作时,马上联想到梵高的名画《向日葵》。
或许有人会问,梁连生笔下的《葵》跟梵高笔下的《葵》有可比性吗?是的,两者的确不能相提并论,因为梵高的《葵》来自西方,是用西方的视野和绘画语言表述着当时画家情感的《葵》,而梁连生笔下的《葵》来自东方,来自东西方艺术不断融合的今天,是蕴含着东方传统笔墨意韵、融合中西的绘画语言而表述出现代画家情感的《葵》。
梁连生的《葵》给笔者第一眼的感觉就是震撼!兴奋!感动!…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,难以言表。传说有的人在看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画作时,会被感动的泪流满面,笔者在欣赏梁连生的《葵》时,充分体会到了这种情感的迸发并非传说,而是真实存在的。
这不是笔者一个人的观感,而是迄今所有看了这些画作的人,共同的感叹和感慨。这些人中既有普通人,也不乏著名的艺术家、企业家、学者、官员等各界人士,有学者看了《葵》的第一眼,便有“窒息般的感动”。一位来自香港的上市公司老总看到《葵》后,给出了这样评价:“梁生笔下的葵出神入化,皆有灵,让人看后感慨万千,细细品味有人生哲学,寓意无穷。我相信不同的人驻足于画前因人生际遇不同会有不同的思绪,这画有魂。”梁连生的葵之所以能让多阶层的人都为之心动,笔者想,与《葵》所呈现出来的空前强烈的独创性、艺术性、思想性和时代性密切相关。
梁连生是积极倡导“大美术”理念的艺术家,他认为“世界美术未来的艺术巅峰,将是把中西方元素融为一体的‘大美术’作品。”《葵》正是梁连生几十年践行这一理念并反复求索的独创性画作。《葵》是一种以国画的宣纸为载体,将代表西画的“彩”和代表国画的“墨”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全新画作,画作在中与西、大与小、远与近、墨与彩、虚与实、亮与暗、隐与显、冷与暖、艳与淡、具与意等各种矛盾元素中,找到了独特的融合之道,达到了神形兼备、意境深远、色彩独特、颇具视觉美感和冲击力的效果。
众所周知,不同概念的融合往往是娇揉的、造作的,而梁连生融合中西的《葵》却浑然天成。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国画功底和对西画的深刻理解及娴熟把握。从画面色彩变幻的节奏感和韵律感,可以看出他敏锐、细腻的光感、色感意识,尽管这种变幻节奏和韵律或起伏或舒缓,却无不服从于绘画形式的和谐与完美,这是很难得的,得出这样的结论,是因为笔者看到一大批跋涉在融合中西探索之路上的探索者的作品,其中尤其在墨、彩、光等方面的处理上,往往游离而剥落,给人“两层皮”之感,成功作品委实不多。而真正象梁连生这样,让国画的“墨”和西画的“彩”在对立冲突中自然融合化为一体的,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拓展和创新,诚如黑格尔在《美学》中所论述的:“真正的独创性,显现为整一的心灵所创造的整一的亲切的作品,不是从外面掇拾拼凑的,而是全体处于紧密的关系。”
《葵》可贵的独创性还在于其创作风格至高的艺术性上。任何创新的作品,如果缺乏艺术性甚或艺术性不足,便都会失去其创新的终极意义。什么作品才算有至高的艺术性?目前,全球艺术界有这样的共识:必须无意识的活动与有意识的活动相联系,必须两者的完全统一和相互渗透,最高的艺术才会产生。而梁连生的创新画作,正是无意识与有意识完全统一和相互渗透的结晶:在绘画之前,是有意识的,这就是画家心中以写意为主调的“有形”;开画之后,则进入无意识状态,这是因为水墨和重彩要在宣纸上相互交融、自由渗透和张扬,最后会形成看似“有形”实则“无形”的无意识画面;此时,有意识活动再次显现,这就是画家以画之前的“有意识”为主调,以西画和国画的各种技法重点刻划主题,使作品回到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。这是对传统绘画程式的颠覆,但颠覆不是抛弃,恰恰相反,是更好吸收利用。这种无意识与有意识相互渗透的作品,每一幅都绝不会相同,因为墨彩交融后的自由渗透张扬,是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,技法的应用也必须因变而变,因此也格外生动,所以,这样的作品每一幅都是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孤品。
《葵》的艺术性还体现在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上。人们之所以看到《葵》的第一眼便有“被点燃”的兴奋感,皆源于艺术感染力。所谓艺术感染力主要是指能够引发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力量。在《葵》系列作品中,具象、意象、抽象等不同的绘画语言,同时跃然纸上,诉说着不同的艺术表达:那极具张力的葵花,或艳丽、或素雅,或跃动、或沉静,或青春、或沧桑……有的象慷慨激昂的诗歌,激昂中有凝重;有的象优美恬静的散文,恬静中有激情;有的象气势磅礴的音乐,磅礴中有轻和;有的象神采飞扬的舞蹈,飞扬中有沉静;有的象跌宕起伏的人生,跌宕中有淡定……种种充满哲学思考的意象,仿佛燃烧着的心灵之火,会与欣赏者人生经历及内心世界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。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情感世界,只有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,才能够同时把所有人的情感世界点燃,《葵》无疑是具有这样感染力的作品。
《葵》更深刻的艺术性,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性上。“葵花至死总向阳”,这是葵花的特性,也是《葵》系列画作所表现的思想性。在这个物质空前繁荣的时代里,崇尚物质的欲望让人们心浮气躁,但人总要有思想、有信念、有坚持、有梦想、有追求,才能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。《葵》系列作品所表现也正是这样的风骨:无论是傲霜立雪一息尚存仍顽强不息的《葵》,还是生命旺盛欣欣向阳的《葵》,无论是峭立陡峰荒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《葵》,还是在层次复杂、若隐若现背景下傲骨铮铮的《葵》,无论是似江南园林里浸润着书香的《葵》,还是象皎洁月光下翩翩起舞的《葵》,所表达的是一种激情、一种信念、一种执着、一种坚持、一种向往、一种追求、一种梦想、一种轮回、一种意境、一种本然……,梁连生笔下的葵,这“至死向阳”的精神之花绽放的绚丽多彩。
梁连生是一位对艺术时代性有着深刻认识的艺术家,他认为,艺术必须从形式到内容,都要反映时代的审美观,表达时代的思想和精神,才能铸造具有时代特征的高尚的艺术灵魂,才能拨动时代人最隐秘的心弦。因此,他在中西融合、古今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。他独创中西合璧的“大美术”绘画技法和风格,是从表现形式上实现时代性的表达;他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的追求,是从内涵上实现时代性的表达。他还特别注意从形式到内容上,既避免无人能懂的孤芳自赏,又摒弃直白肤浅的趋时媚俗,而是用这个时代最前沿而又雅俗共赏的艺术表达方式,挖掘和联通这个时代的人们最深处的思想和灵魂。所以,欣赏梁连生的《葵》系列画作时,首先作品的强烈时代感会扑面而来,细细品味后,深邃的哲理、无穷和寓意、丰富的联想,会徐徐沁入人们的心田,让人仿佛在饕餮一场时代的思想盛宴。
任何伟大的艺术品,无论是其独创性、艺术性、思想性还是时代性,都与艺术家天赋、个性、成长历程、精神追求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。梵高的《向日葵》能够成为世界艺术史上伟大的作品,源于梵高超人的天赋、独特的个性、坎坷的成长经历和视艺术为生命的精神追求。梵高很早就成为一名职业画家,即便是贫困到吃不上饭,也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,正是这种执着的追求,成就了梵高成为印象派的鼻祖。但梵高所处的时代,阶层森严壁垒,艺术墨守成规,因此,其独创的印象派风格,难以得到当时主流社会的认同。对艺术的执着和不能被社会承认的矛盾,冲击着偏执性格的梵高的神经,这使梵高笔下的《向日葵》充满了力量感,现在呈现给人们的就是这力量奔涌、充满顽强不屈精神的《向日葵》。
梁连生的从小就酷爱绘画,从没正式拜过老师的他,就是靠着借书临摹、偷学技巧,在上海戏剧学院数千人的考试大军中,成为最终被录取的7人之一,这体现了他极高的绘画天赋。他经历坎坷,被苦过心志,劳过筋骨,饿过体肤……,圣人所说的“天欲降大任于斯人”的那些磨难,梁连生一点都没拉下。但这些磨难始终没让梁连生停止对艺术的追求,他在艺术上涉猎到雕塑、油画、水粉水彩画、国画等多个画种,广泛的涉猎和探求,为他的创新奠定了基础。迄今,梁连生仍然极为勤奋,每天早晨6点出门到画室,每天晚上7点才回家,真是象他所说的是“为画而生的人。”
幸运的是,梁连生所处的时代与梵高不同,在这个崇尚创新、英雄辈出的时代,梁连生的中西合璧“大美术”创新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,对艺术的激情和被社会认同构成的和谐,激发着豁达个性的梁连生的情绪,所以,梁连生笔下的《葵》激昂流畅但不失凝重,同时国画讲究传神、意境的文化内涵,也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。所以,梁连生的《葵》所呈现出来的,是千姿百态、寓意深刻的东方神韵。